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(半夏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)

2023-05-22 21:10 • 阅读 132
很多朋友对于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和半夏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半夏有什么作用? 半夏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。临床常用这个药物来治疗痰多咳喘、胸脘痞闷,还有湿浊中阻所致的一些痰涎上泛等等病症。比如古代的名方小

很多朋友对于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和半夏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半夏有什么作用?

半夏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。临床常用这个药物来治疗痰多咳喘、胸脘痞闷,还有湿浊中阻所致的一些痰涎上泛等等病症。

比如古代的名方小青龙汤、二陈汤等等治疗痰证是效果非常好的。

半夏还用于治疗痰饮中阻,气血不能上行所致的眩晕,比如古代的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。半夏有比较好的和胃降逆的作用,所以临床还用来治疗恶心呕吐、反胃以及梅核气等等,比如小半夏汤、半夏厚朴汤,这都是临床常用的一些方剂。

另外单用生品半夏为末,醋调外敷,还可以治疗痰湿阻滞所致的痰核、痈疽、肿毒,效果也是比较好的。此外,尤其要说明的一点是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,所以由于半夏有非常好的和胃降逆之功,对于胃不和所致的失眠半夏有非常好的疗效,在内经中就有半夏秫米汤这个方子。

需要指出的是,用半夏治疗失眠往往用到比较大的量,一般会用到30g,甚至更多。半夏这个药古人都认为是有毒的,其实指的是入散剂或者是丸剂的时候它是有毒的,如果入煎剂,是用的量是可以比较大的,因为水煎40分钟以上,一般来说半夏临床都没有见到明显的有毒副作用。

所以用来治疗失眠的时候,用大量的半夏效果是非常好的,一般用到30g,甚至更多。

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

半夏又名地文、守田,是一种药用植物,具有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生用消疖肿作用,下面我整理了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,一起来看看吧。

半夏的药用功效

1、燥湿化痰:半夏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、寒痰,常配陈皮。

2、降逆止呕:半夏用于各种呕吐,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。

3、消肿止痛:半夏外用治疮疡肿毒、毒蛇咬伤。

半夏的药理作用

1、镇吐作用:制半夏丸剂、半夏煎剂对试验动物有镇吐作用。

2、催吐作用:生半夏及其未经高温处理的流浸膏有催吐作用。

3、镇静作用:半夏水溶性煮沸滤过液对呼吸运动有轻度镇静作用。

4、止咳作用:半夏具有化痰、止咳作用,水溶性煮沸过液内服后能使眼压轻度下降。

半夏的药用禁忌

1、《本草经集注》:射干为之使,恶皂荚,畏雄黄、生姜、干姜、秦皮、龟甲,反乌头。

2、《药性论》:忌羊血、海藻、饴糖。柴胡为之使。

3、张元素: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。孕妇忌之,用生姜则无害。

4、《医学入门》:凡诸血证及自汗,渴者禁用。

半夏的药用选方

1、治卒呕吐、心下痞、膈间有水、眩悸者:半夏一升,生姜半斤,茯芩三两。上三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一升五合,分温再服。

2、治霍乱心腹胀痛、烦满短气、未得吐下:桂、半夏等分。末,方寸匕,水一升,和服之。

3、治胃反呕吐者:半夏二升,人参三两,白蜜一升。上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,煮药取二升半,温服一升,余分再服。

4、治小儿痰热、咳嗽惊悸:半夏、南星等分,为末,牛胆汁,入胆内和,悬风处待干,蒸饼丸,绿豆大。每服三、五丸,姜汤下。

5、治妊娠呕吐不止:干姜、人参各一两,半夏二两。上三味,末之,以生姜汁糊为丸,如梧子大。饮服十丸,日三服。

半夏的繁殖 ***

球茎繁殖

寒露前后采挖球茎时,选择较小的作种,用湿土埋藏在阴凉通风处,到第二年清明前后,按行株距 10 × 6 厘米的距离,移载于大田、不可过深,一寸许即可,地温 15--20 ℃,半月可出苗,亩用种 40 至 50 公斤。

珠芽繁殖

夏秋间,当地上部分枯萎后,叶梗下的珠芽正长成,即可采下作种,按 6 至 8 厘米开穴,穴播 2 个,覆土 3 厘米,稍压实,施入适量的磷钾肥,保持干湿适宜,出苗后加强管理即可。珠芽繁殖是当前半夏繁殖的主要途径,发芽可靠,成熟期早。

种子繁殖

选二年生的半夏种子,在清明前后整地作畦,按 8 至 10 厘米的行距,试播于蛙内,种子覆土 2 厘米左右,踏实后再浇水,使种子均匀着地,上盖麦草或稻草,保持湿润,出苗后揭去草, 6 厘米时间苗,除草,加强管理,亩用种3斤左右。无论用哪一种 *** 繁殖都要加强田间管理,施足基肥,不留种子要摘除花葶,增加产量。

猜你喜欢:

1. 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料

2. 半夏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

3. 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

4.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是什么

5. 制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***

半夏的功效与作用

半夏的功效与作用

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,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。性温,味辛,有毒。功能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,主治痰湿水饮、胸膈胀满、恶心呕吐、痰多咳喘等病症。

半夏简介:

【别名】三叶半夏、三叶老、三步跳、麻玉果、燕子尾

【来源】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(Thunb.)Breit.的干燥块茎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外皮及须根,晒干。

【性状】本品呈类球形,有的稍偏斜,直径1~1.5cm.表面白色或浅黄色,顶端有凹陷的茎痕,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;下面钝圆,较光滑。质坚实,断面洁白,富粉性。无臭,味辛辣、麻舌而剌喉。

【鉴别】

(1)本品粉末类白色。淀粉粒甚多,单粒类圆形、半圆形或圆多角形,直径2~20μm,脐点裂缝状、人字状或星状;复粒由2~6分粒组成。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,或随处散在,针晶长20~110μm.螺纹导管直径10~24μm.

(2)取本品粉末1g,加甲醇10ml,加热回流30分钟,滤过,滤液挥至约0.5ml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精氨酸、丙氨酸、缬氨酸、亮氨酸对照品,加70%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ⅥB)试验,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、对照品溶液1μl,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,以正丁醇-冰醋酸-水(8:3: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茚三酮试液,在105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'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
【炮制】

清半夏:取净半夏,大小分开,用8%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,口尝微有麻舌感,取出,洗净,切厚片,干燥。每100kg半夏,用白矾20kg.本品为椭圆形、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,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,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,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略呈角质样。气微,味微涩、微有麻舌感。

姜半夏:取净半夏,大小分开,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;另取生姜切片煎汤,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,取出,晾至半干,切薄片,干燥。每100kg半夏,用生姜25kg、白矾12.5kg.本品为片状、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。表面棕色至棕褐色。质硬脆,断面淡黄棕色,常具角质样光泽。气微香,味淡、微有麻舌感,嚼之略粘牙。

【性味】辛,温;有毒。

【归经】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用于痰多咳喘,痰饮眩悸,风痰眩晕,痰厥头痛,呕吐反胃,胸脘痞闷,梅核气;生用外治痈肿痰核。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。

【用法用量】3~9g.外用适量,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。

【注意】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

【贮藏】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;

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

半夏是我们国内常用的一味中药,所以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还是很有必要的。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,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。

半夏的功效和作用

1、中药半夏既燥湿以化痰,又善和胃降逆止呕,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。用治痰湿犯胃或胃寒呕吐者,常与散寒止呕的生姜同用,如小半夏汤;若胃虚不纳,反胃呕吐者,可配伍补气和中的人参、白蜜等同用,如大半夏汤;若与清热降逆之品同用,亦可治胃热呕吐,如配黄连、竹茹、橘皮同用,谓之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。还可用于妊娠呕吐,可配伍人参、干姜同用,如干姜人参半夏丸;亦可配伍苏梗、砂仁等理气安胎,和胃止呕之品同用。

2、中药半夏具辛散温燥之性,能燥湿化痰,为治疗湿痰、寒痰咳嗽的要药。常用于湿痰犯肺而见咳嗽痰多、胸膈满闷、呕恶不适、苔腻脉滑,常与橘皮、茯苓、甘草同用,如二陈汤;若寒饮犯肺,咳嗽气喘,痰液清稀者,可配细辛、桂枝、麻黄等同用,如小青龙汤;若痰热内结,咳嗽痰黄者,则须配伍黄芩、瓜蒌、胆南星等清化热痰之品同用,如清气化痰丸。

3、中药半夏主归脾经而能燥脾湿以除生痰之源,配伍熄风之品,可治脾湿生痰、肝风内动所致的风痰头痛、眩晕,兼见胸膈胀闷,苔腻脉滑之症,常与天麻、白术等同用,如半夏白术天麻汤。

4、中药半夏具有辛散消痞、化痰散结之效,故可用治胸脘痞闷之证。如为寒热互结而见脘痞呕恶者,可与黄芩、干姜、人参等配伍,以寒热互用,如半夏泻心汤;如为痰热互结,痞闷呕吐者,可配伍黄连、瓜蒌等同用,即小陷肠汤。若痰气互结,梗于咽中,如有异物,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者,称为梅核气,可配伍厚朴、茯苓、苏叶等同用,如半夏厚朴汤。

5、中药半夏内服外用均有消肿散结之功。如治瘿瘤、瘰疬痰核之症,可与昆布、海藻、贝母等化痰软坚散结之品同用。用治痈疽发背及乳疮等症,可用生半夏为末,以鸡蛋白调涂患处,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。

半夏的宜忌

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其性温燥,阴虚燥咳,血证,热痰,燥痰应慎用。

半夏由来的 传说

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料

半夏是一味中药,具有良好的祛痰、止呕功效,故医家称之“为燥湿化痰要药”和“降逆止呕要药”。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半夏的功效和作用,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。

半夏的功效和作用

止咳作用。

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,证明口服制半夏丸、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、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、姜半夏或生夏煎剂3克/公斤,每日2--3次,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,对于阿朴 *** 或 *** 酮所致狗的呕吐,煎剂灌胃也有一定的止吐作用,其有效成分是生物碱。

促细胞分裂作用。

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,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,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。

用于痰多咳嗽。

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,其所化之痰,以脾不化湿,聚而成痰者为主,为治湿痰的要药,适用于痰湿壅滞、咳嗽气逆等症,常与陈皮、茯苓等配伍;治痰多咳嗽,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。因其性温,故又可用治寒痰,宜与白芥子、生姜等同用;因其化痰力佳,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,治热痰可与瓜蒌、黄芩等配伍;致风痰,宜与天南星等同用。

用于胸脘痞闷,胸痹,结胸等症。

半夏功能辛散温通、化痰、燥湿,故可用于痰内阻、胸脘痞闷病症,可配陈皮、茯苓等同用;如寒热互结,有可配黄芩、黄连、干姜等同用,可收辛开苦降、散结除痞的功效(如半夏泻心汤)。此外,又常用于胸痹疼痛,配瓜蒌、薤白等同用;治结胸症可与瓜蒌、黄连等同用。

用于瘿瘤瘰历、疮疡肿痛、梅核气等症。

半夏又能化痰散结,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、瘰历痰核、阴疽肿痛,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。用治瘿瘤瘰历痰核,可与海藻、黄独、贝母等配用。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,调醋外敷,有散结消肿的功效。用治梅核气,可配厚朴、紫苏等同用。

用于胃气上逆、恶心呕吐。

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,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,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。如治胃寒呕吐,可配合生姜或藿香、丁香等品;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、竹茹等药;治妊娠呕吐,可配合灶心土等品;治胃虚呕吐,可配人参、白蜜同用。

治疗失眠。

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夜交藤合欢花之类。

半夏的药伍配方

半夏配天南星,燥湿化痰。

半夏与天南星均可辛温燥湿化痰。半夏专入脾胃,主治湿痰,且能降逆止呕;天南星兼走经络,善治风痰,又能祛风定惊。两药相伍,半夏燥湿健脾,以杜生痰之源;天南星开泄化痰,以搜经络中之风痰;合可散周身痰结,尤以祛风痰为著。临床用于顽痰咳喘,风痰眩晕,中风仆倒,口眼歪斜,舌强语蹇以及癫痫惊风等症。例如,《活幼心书》中如意膏以二药治风痰停饮,咳嗽喘促。《圣济总录》中玉液汤以此二药去痰涎,利胸膈。

半夏配旋覆花,止咳止呕。

半夏消痰散结,降逆和胃;旋覆花开结消痰,下气行水,降气止噫。然半夏偏于燥湿化痰,旋覆花则侧于宣肺,下气行水。两药相伍,一燥一宣,互为其用,祛痰止咳,可增强和胃止呕之效。临床常用于治疗痰饮壅肺之咳喘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噫气或支饮,胸闷短气,咳逆倚息不得卧,面浮肢肿,心下痞坚等。

半夏配茯苓,健脾燥湿。

半夏辛温,功擅燥湿化痰,和胃降逆,消痞散结。脾喜燥而恶湿,湿去则脾运,痰涎无以为生;茯苓味甘淡,长于补脾,利水湿,且补而不腻,利而不猛,既能扶正,又可祛邪。两药相伍,一为温燥化湿,一为淡渗利湿;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,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,共奏健脾利水、燥湿化痰、利水宁心之功。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停、胃气不降之脘痞腹胀、呃逆呕吐、大便溏泻或咳嗽痰多等症。《伤寒大白》中的半夏茯苓汤以二药治头汗,中焦闭塞,则周身不能敷布,但头有汗。《云岐子脉诀》中的半夏汤以二药治呕逆,寒在上焦,脉缓者。

半夏配陈皮,理气化痰。

半夏辛温燥烈,功擅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。陈皮辛苦而温,长于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两药合用,半夏得陈皮之助,则气顺而痰自消,化痰湿之力尤胜;陈皮得半夏之辅,则痰除而气自下,理气和胃之功更著。两者相使相助,共奏燥湿化痰、健脾和胃、理气止呕之功。临床常用于痰湿上犯之胸膈胀满、咳嗽痰多;脾胃失和、湿浊内困而致脘腹胀满、恶心呕吐等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的橘皮半夏汤即以二药治痰饮、食积、寒痰停积,恶心呕吐、目眩昏闷及瘴疟。

半夏配藿香,两调脾胃。

半夏性燥烈,偏于燥湿和胃,降逆止呕;藿香与半夏皆归脾胃经,藿香气芳香,长于化湿悦脾,宽中快气,和胃止呕。二者合用,一以芳化,一以温燥,有两调脾胃之功,并有较强的止呕之力。临床用于寒湿困中、脾胃不和之头目昏沉、胸脘痞闷、呕恶腹泻之症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的藿香半夏汤以藿香、半夏联袂,燥湿与化湿合用,治湿浊困脾较甚、胃中停饮呕逆之证。

半夏配生姜,相使相畏。

半夏、生姜性味相同,均辛温燥散,具降逆、止呕、和胃、化痰之功。两药配伍,协同为用。半夏降逆止呕为主,生姜化水止呕为辅,且又具温中化饮之功,相互协同而增强和胃止呕之效。另外,半夏为有毒之品,生姜可制半夏之毒,属相畏 配对 ,制其所短,展其所长,可更好地发挥和胃降逆作用。临床用于水饮停胃而见呕吐清水痰涎,苔白腻等症。《金匮要略》中以二药组成的生姜半夏汤和小半夏汤可治痰饮内停、呕吐、反胃等。

半夏配天竺黄,祛痰定惊。

半夏辛开苦降温燥,偏于燥湿健脾,和胃降逆,脾健土燥,痰涎无以生;天竺黄甘寒,长于清热化痰,清心定惊。两药共用,祛痰之力佳,并有一定的祛风定惊作用。临床用于痰湿内停之咳嗽痰多,胸闷胀满;痰涎壅盛之中风不语或痰热惊搐、癫痫等。

半夏配贝母,润燥相济。

半夏辛温而燥,为燥湿化痰、温化寒痰之要药;贝母甘凉,润肺止咳效佳。二药一润一燥,相反相成,治各种痰湿咳嗽。临床见湿痰咳嗽、偏寒偏热均可酌情配合使用。《魏氏家藏方》中的半贝丸以二药等分姜汁为丸治风痰暑湿疟疾,咳嗽痰多,饮食无味,痫眩。

半夏有哪些功效呢?

原形态半夏,又名:三叶半夏。多年生小草本,高15~30厘米。块茎近球形。叶出自块茎顶端,叶柄长6~23厘米,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;一年生的叶为单叶,卵状心形;2~3年后,叶为3小叶的复叶,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,中间小叶较大,长5~8厘米,宽3~4厘米,两侧的较小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光滑无毛。肉穗花序顶生,花序梗常较叶柄长;佛焰苞绿色,长6~7厘米;花单性,无花被,雌雄同株;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,白色,雄蕊密集成圆筒形,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,绿色,两者相距5~8毫米;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,通常长7~10厘米,直立,伸出在佛焰苞外。浆果卵状椭圆形,绿色,长4~5毫米。花期5~7月。果期8~9月。

生境分部野生于山坡、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;主产四川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河南,浙江等地;以四川产量大、质量好。

性状干燥块茎呈圆球形、半圆球形或偏斜状,直径0.8~2厘米。表面白色,或浅黄色,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。上端多圆平,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,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,下面钝圆而光滑。质坚实,致密。纵切面呈肾脏形,洁白,粉性充足;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。粉末嗅之呛鼻,味辛辣,嚼之发粘,麻舌而刺喉。以个大、皮净、色白、质坚实、粉性足者为佳。以个小、去皮不净、色黄白、粉性小者为次。

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、少量脂肪(其脂肪酸约34%为固体酸、66%为液体酸)、淀粉、烟碱、粘液质、天门冬氨酸、谷氨酸、精氨酸、β-氨基丁酸等氨基酸、β-谷甾醇、胆碱、β-谷甾醇-β-D-葡萄糖甙、3,4-二羟基苯甲醛,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、类似原白头翁素 *** 皮肤的物质。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。

毒性曾有报道,4例误食生半夏0.1~0.2克、1.4克、1.8克、2.4克而引起中毒者,症状表现主要为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烧灼感和麻辣味,胃部不适、恶心及胸前压迫感。4例中除1例因误食量甚少而自愈外,其余3例均经服生姜而痊愈。

关于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本文由本地通发布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zhengzhou.bdtong.com.cn/bk/154126.html